2.20教育部24365就业直播课回顾

发布者:孙燕媚发布时间:2022-02-20浏览次数:894

2.20教育部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主讲人:

方伟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乔志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教授


加强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推动更多毕业生实现就业

此次就业公益直播课主要围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在大学生就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相关的工作通知中也多有涉及,如图是相关工作通知的梳理。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讨论需要从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状态谈起,主持人张征讲述目前有许多描写大学生就业状态的网络热词如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以及躺平等。他就此询问两位专家对大学生就业状态的看法。

  1. 生涯未决”、“就业延迟”、“目标多元”导致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

方伟老师为,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来自于“不就业”,且这种现象并不是就业群体的全貌,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多年前便有这种现象出现。从99年扩招开始,每年毕业生不断增加,每年毕业人数从几百万增加到一千多万,就业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产生了焦虑,因此便在网络上反馈自己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这部分群体显著增加,方伟认为,在表达自己的紧张与焦虑的时候,不能过于夸大这种情绪。

对于就业问题的发生他认为,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生存压力降低,家长的观念发生改变,支持他们的孩子考研、考公。同时,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提高,这迫使毕业生参加考研或出国留学,提升学历。考研没有上岸以及出国没有成功而选择了二战、三战的同学、考公的同学以及创业的同学一起构成了不就业、慢就业、缓就业的主力军。造成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涯未决”,指毕业生不清楚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与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类型的工作,且家庭条件较为宽裕,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因此不去求职。

二是“就业延迟”,指上文中,因考公、考研等未成功,选择等待时机,二战、三战等,导致延后找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是“目标多元”,指毕业生没有想好自己要找什么工作,是就业、创业还是升学?因此不断进行试错与探索,探索自己需要什么。

因此至少这三个原因导致了慢就业、缓就业与不就业。同时,方伟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对以上问题重视,但是无需特别放大。

乔志宏老师认为方伟老师对学生就业问题的描述十分准确,他认为懒就业、缓就业、慢就业也存在一定的区别。懒就业有着啃老的特点,因为没有家庭压力,因此不想去就业;而缓就业是由于生涯未决导致的,此时也没有较好的办法去促进学生就业;慢就业则是由于能力没有达到理想期待的程度,因此不得不放缓就业。缓与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缓是指没有方向,还在犹豫;而慢则是由于要读研究生,考研没有考上导致的慢。因此这三类表达了学生三种不同的类型,他们的内在问题与需求,以及推动他们发展的策略不一样。

部分人的懒就业与缓就业可能是因为迷茫,而慢就业却不一定是因为迷茫,可能仅仅是能力与期望预期的不匹配。针对迷茫产生的懒就业的缓就业,因此便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相关。

  1. 职业生涯教育越早越好,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帮助一个个体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特点,更好地在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工作中的角色与其他的社会角色如家庭取得平衡的能力的培养,便是职业生涯教育。

  1. 从何时开始职业生涯教育呢?

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讨论,有形的职业生涯教育如开设课程从高中、大学开始即可;而无形的职业生涯教育,则是渗透式的,可以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追求与目标,很难确定绝佳的时间。

  1. 高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的?

高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个体发现自我、认识外部工作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形态的就业发展道路。同时,职业生涯教育越早越好,却没有太晚,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1.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就业衔接是否紧密,紧密程度如何?

方老师认为,目前衔接程度较好,但还是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一是老师本身求职经历也并不多,并不了解企业,无法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二是学校本身对职业生涯不够重视,只看中就业率,学校方面对生涯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不明白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包括职业生活,也包括非职业生活,既包括就业率,也包括就业质量。

乔老师认为,这几年的生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认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分为两部分,一是职业生涯指导课与就业指导;二是对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体系。总的来说对启发学生就业意识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同时,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需要企业与政府的参与。

  1. 企业如何参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存在于高职、高专中,所有的高校都有必要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1.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西方,对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的新的思考?

在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个人需要将自我需求与社会需要统一,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三、大学生对求职就业的经历与想法


同学们对第一份工作的期待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同学更看重稳定,期待在较好的城市找到一份有稳定编制的工作;而部分同学对薪资有更高的要求,但对稳定性没有较多的要求;而部分同学更看重工作氛围,认为工作氛围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十分大;有一部分同学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是能够养活自己,同时对企业的规模与福利待遇有一定的要求,认为大规模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良好的福利待遇让他在工作时无后顾之忧,能够更加投入;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更想通过第一部分工作积攒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1.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方老师认为,要明确动机与工作兴趣所在、认清自身能力、明确是否有相关的工作机会,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要素第一便是对自我的探讨,第二是对社会的探讨,第三是制定相应的目标并实施。

乔老师认为,科技的发展给许多人带来就业压力,国际化疫情的反国际化的对抗也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他认为,当今个人的能力、愿望、动机、热情成为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当今职业生涯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对个体的主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1. 就大学生而言,想要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需要具备什么品质与能力

两个老师讲到,一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要避免懒就业与缓就业,要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内在意义,要有较强的适应力、较强的创新精神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养成坚韧不拔的做事风格。

五、从职业生涯规划的例子中吸取经验

方老师以援藏为例,讲述大学生到基层区建设是有必要的,但应该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到西藏去,他认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形成有机统一,而不该牺牲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乔老师则以北师大心理学部的毕业生在求职时的选择为例,讲述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主动选择,他认为,个体能够为社会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便是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院校可以提供一些就业的帮助,但归根结底人生道路的选择权应该把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六、寄语

最后,方老师以论语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为寄语,勉励毕业生要提升自己,才能服务他人,祝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的生命形态,既做到职业发展,更做到全面发展。

乔老师则勉励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的时代和充满机遇的社会,要能够坚定自己内心的热爱,主动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道路,勇敢地、积极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