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会乐童行”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专题采访

发布者:孙燕媚发布时间:2022-09-13浏览次数:58

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此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

专题采访

在此背景下,2022730日至88日,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乐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来自全国各地近十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党政办老师等进行了线上线下访谈。以期全面了解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态度、思想道德方面状况,了解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设现状及实效,为高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意见。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张馨老师表示,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概念提出之前,大部分人认为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老师的课堂教学,导师的课外指导以学业为主。现在的思政教育的主体扩大到所有的教师和教职员工,思政教育阵地也不局限在学工活动,还包括到课程教学和导师互动交流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联互通,协同共进。这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教育方式,润物无声、实效显著,让她在工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价值理念认同对各种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功能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林添旺老师和张自广老师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学生辅导员,拥有近十年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他们表示,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第二课堂、社团等活动载体,使思政元素内化到学生心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例如各类校园日常文娱活动、实践活动、评比活动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极好契机;并且,当代青年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一代,教育方式也就要更多与新媒体网络相结合,挖掘网络教育思政元素,抓好网络思政工作阵地,发挥微信、微博、QQ群等信息传播媒介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自觉抵御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传播意识和网络伦理认知,形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育人环境。

最后,对于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问题,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室易柳婷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易老师表示,大学生由于生源多元化,思想道德素养、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思政课程的知识概念讲授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同学没有办法转变学习思维,对于被动的课程授课,很多同学表示理解不了,记忆困难等。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过程中,在内容上要强化历史教育,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此外在方法上要结合新时代的变化,针对新时代特征,结合互联网发展,改变教学方法,在学术研讨、学习沙龙、主题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学中,加强教学实效;最后对于老师自身而言,要不断加强对理论和互联网新鲜事物自我学习,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深入钻研,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能走进学生内心的思政课。

通过此次访谈,“会乐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契机,全国高校“大思政”格局正加速演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将理想信念根植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用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意识,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全体学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