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求真”教学、学术沙龙(第六期)在立德楼543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的主题是“AI发展与数智化课程建设”,在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深入探讨数智时代财会审人才培养的转型路径。学院院长雷宇、副院长王利娜、数智化课程任课教师、各系系主任、支部书记、专业建设办公室主任、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及其他相关教师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由副院长王利娜主持。
首先,王利娜副院长以《广东财经大学本科教学数字化转型“143”行动方案》为纲领,系统阐述了学院数智化课程建设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规划。她指出,通过多年探索,学院已在财会审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面对AI技术的快速迭代,未来发展需聚焦三大方向:一要立足数智化时代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数据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二要深化专业数智化升级,聚焦智能化专业方向建设,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改造;三要推进数智赋能课程建设,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搭建跨学科平台,实现专业课程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后,15门数智化课程负责人逐一介绍所负责课程的具体建设情况,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特色、课程建设进展与挑战、教学创新举措、学生反馈与教学优化等。同时,结合AI技术的发展,分析其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将AI技术融入教学和科研中。各课程团队立足学科前沿,结合AI技术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多数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案例实操+智能分析工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智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型。
院长雷宇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数智化课程建设对于学院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各课程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联系、紧密沟通,共同完善、优化数智化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夯实专业+技术赋能”的双向融合,积极利用AI工具,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坚守财会审专业内核,避免陷入“重工具、轻本质”的误区。通过社会调查、实习实践、引入实务专家开展讲座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业务场景,加强学生的业财融合能力。
本次沙龙通过梳理、整合学院的数智化课程体系,探索AI技术驱动下财会审教育创新的实践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秉持“价值引领、数值赋能、知行合一”的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支点,推动财会审专业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兼具前沿性与实效性的教学体系。通过强化校企协同、深耕教学改革,致力于培育精通技术工具、深谙专业逻辑、洞见业务价值的复合型财会审人才,为数字经济时代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