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述
智能财会技术与应用微专业是适应国家“四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财务服务和金融服务业,依托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围绕提升财会人才的分析决策能力、数智技术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充分融入专业应用场景的交叉融合型微专业。
该微专业的特色在于,致力于培养掌握智能财务时代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围绕“公司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横向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岗位需求,形成深度产教融合。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利用智能财会技术进行分析和决策,更好地在未来“人机协作共生”的工作模式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坚持“财务+技术+决策”协同育人理念,着眼于本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的目标,培养熟悉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够利用智能财会技术服务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技术领先和价值创造意识,能引领并实现智能财务时代战略价值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去向
学生通过选修智能财会技术与应用微专业,就业路径覆盖企业财务管理、智能财务系统建设与运用、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等相关工作,能够更好地在“业财融合”“人机协作”工作场景中持续创造价值,成为引领智能财务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师资团队
本专业依托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优质办学资源和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师资团队由会计学院的资深教师和会计、财务等领域的实务界专家共同组成,高校与企业的专业人士通力合作,共同为本专业打造出理实结合、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7门课程:具体包括财务成本管理、财务大数据采集与挖掘、智能财务分析与决策、财务数字化转型案例与实践、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ERP金蝶K3云财管系统、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各门课程的简介见附件1,具体学分、学时数等详见表1。
表1: 智能财会技术与应用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线上学时数 | 线下学时数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习 | 其他 | ||||||
财务成本 管理 | 3 | 48 | 48 | 1 | 考试 | |||||
财务大数据采集与挖掘 | 2 | 32 | 16 | 16 | 1 | 考查 | ||||
智能财务分析与决策 | 3 | 48 | 32 | 16 | 1 | 考查 | ||||
财务数字化转型案例与实践 | 2 | 32 | 32 | 2 | 考查 | |||||
ERP金蝶K3云财管系统 | 2 | 32 | 32 | 2 | 考查 | |||||
RPA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 2 | 32 | 8 | 24 | 2 | 考查 | ||||
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 | 2 | 32 | 16 | 16 | 2 | 考查 | ||||
合计 | 16 | -- | -- |
注:具体上课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原则上线上授课不得超过8个学时。
六、招生对象及要求
(一) 招生年级:我校广州校区和佛山校区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均可申请修读本微专业。
(二)招生人数:广州校区开设一个班,班级拟招50人(实际招生人数根据报名情况适当调整,如低于20人
开班)。
(三)专业要求:对学习智能财会技术与应用感兴趣的各个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均可申报。
(四)学业成绩要求:在主修年限内无欠学分情况,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
七、教学安排
2025-2026学年周六、周日或节假日开课,课程一般须在2个学期内修读完成。上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理论教学,还会邀请实务界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实践调研和讨论交流等,具体时间、地点及方式将另行通知。
八、课程成绩
微专业课程成绩记入学生微专业成绩单。微专业修读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免修主修专业的通识选修课学分(最多2分)。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有下列情况的,应终止微专业修读:
(一)主修专业已办理退学的;
(二)被开除学籍的;
(三)未经批准连续两周不参加微专业学习的;
(四)学生自愿退出的。
九、管理办法与微专业学习证书
按照我校制定的《广东财经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详见附件2)和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及学分的,经会计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备案,由学校颁发微专业学习证书。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十、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学生自愿报名,请于2025年9月4日之前提交报名表(详见附件3)至邮箱zhaolt@gdufe.edu.cn。会计学院招生小组对材料进行审核后在官网上公布正式录取名单。
十一、 收费标准
收费按我校学分制收费办法执行,只收取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费,不收取专业学费。
十二、 联系方式
赵老师:020-84096220,zhaolt@gdufe.edu.cn
QQ咨询群号:1042492696
会计学院
2025年7月8日
课程简介: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与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决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课程内容涵盖财务分析、财务估价、投资管理、筹资管理、产品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绩效评价以及成本信息在决策中的应用等核心模块,突出财务与管理的融合理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在现代企业背景下进行成本分析、财务控制和管理决策的综合能力。本课程引入典型企业案例,结合智能财务背景下的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工具,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财务成本管理思维与实战应用能力。 课程团队:陈建林(博士、教授)、陈晓珊(博士、副教授)等 |
2.《财务大数据采集与挖掘》课程是智能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运用Python实现数据采集、清洗、分析与可视化的能力,赋能财会数字化转型。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系统讲解大数据技术本质与行业应用。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财会大数据应用三大模块。数据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客户价值分析、购物篮分析、Python网络爬虫、金融数据分析、文本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将全面提升数据敏感度、分析能力及数据安全意识,塑造数字化竞争力。 课程团队:孙影(博士、讲师)、陈勇(博士、讲师)等 |
3.《智能财务分析与决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ython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编程思维,能够将大数据技术和python语言应用在财务数据分析中,具有数据获取能力、数据清洗加工能力、数据分析与结果可视化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兼具数字化与智能化决策思维,能够理解数字智能时代企业的财务实践,系统掌握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处理企业管理问题的决策流程,使学生成为具备财务会计、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人才。 课程团队:周茜(博士、副教授)、董艳(博士、讲师)等 |
课程团队:关静怡(博士、副教授)、朱丽(博士、讲师)等 |
5.《ERP金蝶K3云财管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完成财务管理系统初始化、总账系统初始化、总账系统日常业务控制与处理、出纳日常业务处理、总账系统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表的格式设计与报表生成、薪资管理系统初始化与业务控制处理、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与业务控制处理、应收款系统初始化与业务控制处理、应付款系统初始化与业务控制处理等实验项目的实验任务,掌握财务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操作技巧,理解财务管理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业务流程和数据关系;熟悉财务管理系统相关的财务会计理论与软件蕴涵的管理思想,熟悉ERP财务管理系统控制与监管、业务追踪与业务监控、财务评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了解财务管理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基本关系和业务流程。 课程团队:杨菁(博士、教授)、杨澄(博士、副教授)等 |
6.《RPA 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通过模拟或者重现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研讨和模拟实训来进行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分析和开发学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财务机器人的开发需求与功能设计。通过模拟实训,学生能够理解RPA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掌握设计和开发财务机器人的方法。 课程团队:施赟(博士、副教授)、胡伊(博士、讲师)等 |
7.《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其特点是数字技术与财务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全价值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组织架构与功能、采购到付款流程(PTP)、销售到收款流程(OTC)、费用报销流程(EER)等内容。与此同时,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具备在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业务驱动的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的能力,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掌控经营状况。本课程通过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复杂情形下运用财务共享服务和业财融合的理论,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课程团队:叶文晖(博士、副教授)、杨志强(博士、教授)、顾小龙(博士、教授)等 |
附件2.关于印发《广东财经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