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广东财经大学埗埗高升实践团于7月13日至19日深入东莞市高埗镇,开展为七期天的文化探访活动。团队以高埗镇东圃小学为实践基地,在推进公益支教工作的同时,重点聚焦非遗技艺的调研与活化工作,锚定乡村文化振兴与教育帮扶双重目标,通过系列务实举措,为高埗镇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与动能。
探访非遗场馆,洞察传承困境
实践团与当地文化中心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到高埗镇素有“博物馆小镇”之称,且蕴含独特的文旅发展潜力。随后,实践团立即对接并探访了唯美陶瓷博物馆与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期间,陶瓷博物馆的林洁凯师傅现场展示了传统非遗刻瓷技艺,茶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了公道杯的原理,使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本土非遗陶瓷与茶道的魅力与情怀。此外,通过与相关师傅的面对面座谈,实践团发现这些非遗技艺及历史文化普遍面临推广形式单一、传承力度不足等问题。
精准施策,激活非遗传承活力
针对推广形式单一问题,实践团成员积极提出开展数字化赋能工作及文旅路线与文创产品设设计开发。助力高埗文化项目突破作坊局限,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拍摄馆内高清图片为博物馆VR实景沉浸式体验项目储备基础视觉数据;摄制作高质量宣传片。系统整合高埗文旅资源,梳理分析其内在关联。据此设计“红色印记”、“博物历史寻迹”、“舌尖上的非遗”文旅主题路线,再萃取文化符号,开发”鸟丸丸“、”梦瓷瓷“等特色IP及其系列文创产品。
针对传承力度不足问题,实践团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校园公益课堂,以高埗镇东圃小学为基地,设计非遗技艺体验系列课堂,用整理的陶瓷及茶杯图文档案制作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用纸黏土复刻,扩大非遗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度,为非遗传承体系注入新动能。
实践总结,传承中的使命担当
青春力量正成为连接传统技艺与创新发展的桥梁,彰显着青年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担当。广东财经大学“埗埗高升”实践团以“调研者、转化者、传播者”三重身份深入探访,为高埗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让传统技艺在青春力量的托举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