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特辑17 | 青春力量赋能“土特产”!广财实践团深入云潭镇为蕉芋粉“代言”

发布者:孙燕媚发布时间:2025-08-31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8月,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实干兴乡实践团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赴高州市云潭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蕉芋粉产业振兴,通过为期一周的深度调研、影像创作与产业研讨,以青年视角挖掘乡土资源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业寻根:在泥土芬芳中锚定价值内核

实践团抵达当日即深入田间地头,在云潭镇新农村党总支书记龙成有带领下,躬身体验蕉芋采收辛劳。锄头翻飞间,沾满泥土的蕉芋根茎破土而出,成员们用镜头记录下“从土地到餐桌”的原始脉络。

龙书记蕉芋田间展笑颜 黄晓欣 摄

在标准化加工厂,团队全程观摩清洗、蒸制、切粉等十二道工序,特写镜头聚焦“零添加”工艺细节,为后续视频创作沉淀真实厚重的产业叙事基底。

蕉芋粉制作过程  颜文焱 摄

实践团成员与加工厂工人合影 颜文焱 摄

匠心淬炼:以专业视角雕琢乡村名片

创作过程中,团队对标省级优质农产品宣传范式,从镜头语言、节奏剪辑到卖点呈现反复打磨。当龙成有书记端出蕉芋粉糖水、炒粉等传统美食时,成员们同步记录糖水沸腾的氤氲热气与食客赞叹的生动表情,将“饮食情感共鸣点”转化为视频核心感染力。针对初步设计的蕉芋IP形象,云潭镇团委提出“强化本土碗蕨形态特征”的优化建议,使文化符号更契合乡土记忆。

实践团成员观摩省级优质农产品宣传范式 

陈钰茹 摄

实践团成员与书记老师交流,

探索宣传视频创作路径。

颜文焱 摄

蕉芋IP形象 李钰滢 制

振兴共话:于方言炊烟中共绘产业蓝图

灶台烟火升腾处,实践团与乡镇干部围坐畅谈。龙成有书记剖析产业瓶颈:“线下销售半径有限,需抓住青年群体对‘非遗手艺’的偏爱”。成员们则建言打造蕉芋IP主题徽章、开发短视频“种植日记”专栏,让“清甜无添加”的产品特质对接Z世代消费场景。书记亲手炒制蕉芋粉的镜头与“学成建设家乡”的殷切寄语,最终凝练为宣传片中承载乡愁的温度篇章

实践团成员与书记围坐畅谈 陈钰茹 摄

书记掌勺熬煮蕉芋糖水,

成员用镜头捕捉美味瞬间 。

颜文焱 摄

蕉芋粉丝 陈钰茹 摄

青春烙印:镜头帧帧映照振兴担当

“龙书记擦拭锄头时眼角的自豪,比任何镜头语言都更有说服力”,负责摄像的同学动情说道。本次实践既是专业能力的淬炼场,更是青年担当的试金石——团队完成的宣传视频将成为云潭镇产业升级的关键载体,而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形成的电商运营方案、文化符号设计等成果,已悄然化作乡村振兴星火。

书记与实践成员座谈,电商、文化方案

颜文焱 摄

离镇之际,龙成有书记紧握队员双手:“广财学子用镜头让泥土焕发新光,期待蕉芋香借青春之力飘向万里!” 一场高校智力与乡土资源的“双向奔赴”,正为云潭镇产业振兴写下充满希望的青春注脚。

实践团成员与龙书记合影 颜文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