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特辑20 | 智审兴乡:青春智审护农资 实干担当促振兴

发布者:孙燕媚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落实省委省政府“双百行动”部署及广东财经大学“用青春行动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824日至30日,由5名硕士研究生、3名本科生组成的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智审兴乡实践团,在宾瑜、韦琴两位老师带领下,赴兴宁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审计局及径南镇、龙田镇等6个镇街,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村审计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主题,开展涉农资金审计专题调研。为“双百行动”注入青春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审计局座谈会

锚定主业:全链条解码审计监督

调研首站,实践团走进兴宁市农业农村局与财政局,系统梳理涉农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全流程逻辑。农业农村局详细介绍了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陈小鸽”特色产业扶持等重点项目资金构成;财政局则重点分享了“数字财政平台”“梅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平台”的数字化监管经验,揭示了资金流向可追溯、绩效可评"的基层实践逻辑。“乡村振兴资金量大面广,加强监管是审计核心任务。”财政局负责人的介绍,为实践团锚定了“资金监管”关键课题。

财政局座谈会

深耕痛点:诊断基层“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农业农村局与财政局的调研勾勒出涉农资金监管的“顶层图谱”,那么径南镇、龙田镇等6个镇街的实地走访,则让实践团触摸到了审计监督在基层落地的“真实肌理”。

826日,径南镇的调研揭开了基层审计的“第一重挑战”。径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坦言:“涉农资金涉及部门多、项目杂,但镇里只有3名会计兼职审计工作,既要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又要开展专项资金监督,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满足审计的基本要求。”

径南镇座谈会

随后,在财政结算中心的“数字财政平台”操作演示中,实践团发现:尽管平台实现了凭证电子化,但部分老会计仍习惯手工记账,线上操作不熟练导致数据录入延迟;更棘手的是,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缺失,惠民补贴的发放信息常因系统壁垒出现滞后。“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审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实践团查看数字财政平台操作流程

龙田镇的调研更凸显基层审计共性难题:17个村级账和335个经济合作社账由3名会计承担,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福兴街道2名会计需记录4个社区和10个村账,工作压力巨大;永和镇7名财务人员中仅3人具备财会专业背景,面对“数字财政平台”“梅农交平台”双重操作要求,常因技术短板影响审计效率。“审计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但县级审计部门受权限与技术限制,难以实现全国性数据联动。”兴宁市审计局领导的介绍,将问题提升至”技术手段""人才结构"层面。

龙田镇座谈会

这些一线调研数据,最终汇聚成一组刺眼的“基层财务画像”:人少事多、技弱能缺、协同不足——这三大痛点,也同样是当前农村审计所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

破题赋能:从考察到成果转化

五天调研中,实践团累计召开座谈会12场,走访镇街6个、政府部门3个、产业基地4个、村社6个,形成调研笔记3万余字,收集典型案例20余个,累计官方报道3篇。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审计发现,为实践团后续报告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践团走访太阳村百香果产业基地

在兴宁市审计局的专题座谈中,双方围绕“基层审计如何破局”展开深度探讨。审计局领导指出:“当前县级审计部门受限于权限与技术,难以实现全国性数据联动,亟需高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审计模型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一需求与实践团的调研结论高度契合。

  针对基层涉农资金审计“人少、技弱、协同不足”的突出问题,结合兴宁市调研实际,实践团提出可从五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补足复合型人才缺口,重点引进计算机、工程、法律、自然资源资产等专业背景人才,同时建立跨部门人才共享库弥补结构性短板;

二是升级数字化审计工具,针对AO系统与地方“数字财政平台”兼容性不足问题,联合高校开发适配基层的专用审计插件,实现数据自动抓取与智能预警;

三是创新实战化培养模式,依托高校开设“审计工具实操”“数字化案例”等短期培训班,重点培训编程取数、系统应用等技能,推行“审计导师制”提升基层人员实战能力;

四是强化编制与资源保障,推动乡镇增设“审计专员”岗位,将审计力量配备纳入绩效考核,并设立基层审计专项经费;

五是探索全域交叉审计机制,由市级统筹预留4周专项期,在3街道17镇范围内按“地域回避、专业匹配”原则组建跨镇审计组,集中开展交叉审计,破解“熟人监督”困局。

通过“引才、强具、培能、增编、优制”多维发力,全面提升基层涉农资金审计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审计动能。

实践团与审计局参会人员合照

青春告白:以审计之智书写答卷

从会议室的政策研讨到田埂边的实地观察,从数字平台的操作演示到产业基地的现状剖析,“智审兴乡”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审计专业知识解码振兴密码。成员们纷纷表示:“审计不仅是数字的核对,更是对民生的守护。每一笔涉农资金的规范使用,背后都是农民的期盼;每一次审计问题的解决,都是乡村治理的进步。”

实践团与胪声村参会人员合照

此次调研是“双百行动”中“百校联百县”的青春实践。未来,广东财经大学将持续发挥财经学科优势,推动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以审计之智破解发展之题,以青春之力赋能振兴之路,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财大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