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进小学
趣味摆摊伴童心
1:青春赋能乡村:开启心理科普之旅
近日,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石”来运转实践团组建了跨专业、高素养的青年志愿团队,奔赴恩平市那吉镇,与当地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温暖相遇。团队秉持“调研先行、精准设计”原则,深入江门市恩平市那吉镇中心小学一线,致力于通过专业化、沉浸式的心理科普活动,助力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营造积极阳光的校园心理环境。
2:精准筹备:调研先行筑牢活动根基
活动筹备阶段,成员们系统梳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并在当地干部带领下走访那吉镇中心小学,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基于调研结果,团队针对性设计了“心理小课堂+游园摆摊”的沉浸式活动体系,聚焦情绪认知、压力管理等核心议题,形成“知识输入-体验强化-技能转化”的完整教育闭环。
3:课堂与游园双线联动:心理知识活起来
心理小课堂
“我的情绪小世界”心理课堂在那吉镇中心小学开讲。主讲人以“心情快照”热身活动切入,引导学生用天气比喻情绪,并通过“情绪信使”“身体密码”等互动环节,生动解析快乐、愤怒、悲伤等情绪的生理信号。课堂创新引入“停看应”情绪调节法,借助情景模拟训练学生应对紧张、尴尬等情绪的能力。本次课堂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做情绪主人”的意识,掌握调节情绪、冷静处事的方法。
情绪互动体验
情绪互动体验为孩子们打造了安全表达与情感交流的温暖空间。在“情绪交换盲盒”环节,孩子们匿名写下心事并回应他人烦恼,该环节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情绪的普遍性,缓解孤独感,并在倾听与共情中学会理解他人。“幸福传递站”则引导孩子们关注积极情感,通过书写和传递真诚的赞美与祝福,感受传递与接收善意的双重喜悦。整个环节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共情能力与积极人际交往意识,促进情感在流动中获得疗愈与成长。
心理游园
压力释放与积极赋能
“压力粉碎站”让孩子们通过击倒烦恼瓶罐释放压力,在运动中直观体验战胜困难的成就感。手工制作减压球的过程不仅带来专注平静,更创造了便携的情绪调节工具。赋能行动环节中,孩子们勇敢替换“我不行”的负面标签为“我可以尝试”的积极话语,实现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的转变。“像花一样欣赏自己”活动中,同伴的真诚赞美增强了自信,也培养了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两个环节紧密衔接,帮助孩子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与积极自我对话技巧,完成从压力管理到正向心态培养的完整成长体验。
4:成效反馈:童心话成长,实践显温度
活动结束后,团队随机访谈6名学生并走访当地居民,深入了解乡村儿童心理状况,为后续精准干预提供支撑。本次心理活动覆盖那吉镇中心小学150余名学生,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意识从校园向家庭延伸。活动不仅传递了实用心理知识,更展现了青年大学生以专业服务乡村、用青春温暖童心的担当。“石”来运转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乡村心理教育,为守护青少年心灵成长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