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校及学科点简介
01 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地处全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坚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和“法治、科学、民主、阳光”的治校方略,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是华南地区就业前景最好大学之一。学校研究生教育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一条主线,围绕“强特色、高质量”两大主题,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当前,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财经类院校,正朝着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02 学院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广东财经大学设立最早的教学单位之一,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会计教研室,1985年成立会计系,1999年更名为会计学院,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学校于2021年在佛山校区设立智能财会管理学院,2024年智能财会管理学院与原会计学院合并,整合为新的会计学院。学院现有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审计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国际会计(ACCA)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是ACCA总部认定的华南地区高校首个“黄金级培训机构”。学院现有会计学硕士、会计硕士(MPAcc)和审计硕士(MAud)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
学院现有教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讲师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人,占比82%。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导师48人,博士后合作导师4人;聘请校外实践导师208人。师资队伍中有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4人、广东省高端会计人才4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1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4人、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先后有近30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访学。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审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内部控制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创新研究团队和大数据审计研究团队为省级科研创新团队,“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财务创新人才引育和建设”为省级“海外名师”人才项目。
学院共享“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综合运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与审计治理研究院”、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广东财经大学复合型应用型审计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和实践基地”以及“智能财会管理现代产业学院”、“会计数智化转型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科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60多个,其中3 个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学院将以学校发展战略为引领,践行“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和“明德、求是、务实、创新”的院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智能化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发展,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抓手,坚持“协同与融合”的发展路径,实现校外协同与校内协同,实现技术融合、产教融合和区域融合,持续建设有特色、不可替代的财会审学科,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财会审专业人才。
03 学科点简介
我校会计学科创建于1983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会计学科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我校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后,以会计学院专业队伍为主体,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会计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办学基础良好。自招生以来,学科点立足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培育高端财会应用人才,打造校政行企融合基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使命,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立足湾区,数智赋能,多元协同,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主持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校级“双百工程”项目等科研项目60多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高等院校财务数智化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在Economic Modelling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会计研究、财经研究、管理评论、会计与经济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经济问题、金融学季刊等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学生参与开发的案例入选国家库20多篇,参与撰写咨询报告被采纳15篇。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另有多名学生考取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博士研究生。根据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我校会计学(学术型硕士)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8260.59元/月,就业区域的流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我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智力支撑。
04 培育特色与优势
(1)学术氛围浓郁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关注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学院持续打造“财会审名家论坛”、“财会审知行论坛、“财会审博士论坛”等特色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会计学者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学院内部定期开展“求真”学术沙龙、有组织创新团队研讨会、研究生学术论文工作坊、智能财会学术论坛和“星火计划”学术训练营等,为研究生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友爱互动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以“会”代练,通过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产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学院持续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提供学生海外交流机会,并且积极组织各类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发展;学院制定实施了《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关于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规定》、《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术论坛和讲座实施办法》等制度,支持研究生持续开展“走进大湾区”系列调查研究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拓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2)“科-产-教”互促育人成效显著
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以培养会计学硕士“知识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政府财会和农村财会、数智财会、湾区财会”等特色方向开展研究,形成了以“产业需求对接、科研推动创新、项目驱动教学”的科-产-教三元互促机制为亮点,以“学业导师负责制、前沿学术训练、项目制培养、学术竞赛驱动”四阶提升的科研育人实施路径为特色的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学术前沿性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学科交叉类课程建设,通过提前培养环节、第一、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背景知识,熟悉并跟踪学科前沿问题和最新信息,推动学生数智素养、AI技术应用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及解决复杂财经问题的能力增强。
二是探索“教授+青年教师+学生”学术团队模式创新,鼓励导师以科研课题来训练学生,带领学生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鼓励教师探索“专业理论+企业实践”“精准需求+行业定制化”“项目参与+学术研究”等培养方式。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为学生打造“财会审学术挑战赛”、智能财会学术大赛等“广财特色”品牌赛事,以赛促练,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四是组建了数据爬虫团队、大数据财务可视化团队、机器学习与资本市场团队、智能财会前沿论文团队、智能财会案例分析团队、“财会 +管理”业财融合研究团队等师生共创智能化学习团队,由教授、博士担任团队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智能财会审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
(3)人才培养的湾区特色凸显
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将人才培养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财会审研究与人才高地”的鲜明标签。近年来,学位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财会审实践,培养懂湾区、爱湾区、服务湾区的会计专业人才,特色凸显。
一是培养过程纳入湾区要素。开设《湾区财经概论》《湾区资本市场与财务治理》等特色选修课;在《高级财务管理》《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等课程讲授中纳入湾区要素;学生的案例和论文选题聚焦大湾区需求,组织学生参与的其他各类案例大赛,也主要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二是开展大湾区师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高校学者的科研交流合作和学生培养合作,聘任港澳高校教师为我校特聘教授,参与学院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等。
三是立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区域融合,在研究生培养上充分考虑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开展“走进大湾区”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乡村调研系列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和基层治理提供政策建议。近年来,师生合作完成的横向课题、获得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等领导采纳或肯定性批示和入选中国侨联侨情专报、南方智库专报、广东省社科联专报等的成果共计30多项;“湾区财会”“政府财会和农村财会”“数智财会”等特色方向的研究,获得国家级媒体(人民日报、中华网、中国会计报等),省级媒体,市级媒体以及其他(今日头条、凤凰新闻等)报道 50多篇。
四是开展湾区财会审的区域性研究。鼓励师生开展湾区特色主题研究,例如编制湾区智能财会审指数、构建湾区高端制造业分行业研究案例库、以及湾区会计审计与财务管理的比较研究等,形成一系列具有湾区特色的研究成果。
五是毕业生服务于湾区建设。第三方麦可思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我校会计学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地区基本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0%以上,例如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少数学生赴港澳地区继续深造或者交流。
05 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名单
雷宇
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广东财经大学“南岭学者”卓越人才,广东财经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兼任广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审计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审计学、会计学、内部控制等,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审计理论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以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教研项目,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
陈建林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财经大学智能财会管理学院院长,现任广东财经大学教务部部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财经研究》《管理评论》等期刊公开发表 40 余篇论文;出版《我国上市家族企业代理成本的治理研究》等专著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厅局级项 目 5 项。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财务成本管理》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6项,校级教研项目5项。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5项浙江大学主办的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茅理翔家族企业研究优秀论文奖三等奖”;获得全国会计硕士优秀教学案例1篇,获教育部“主题案例”项目1项,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和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入库19篇案例。曾兼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为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
杨志强
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学术类)素质提升工程、广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学术类)培养工程、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财经大学“南岭学者”卓越人才等。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委员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项目等7项;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参研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等,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经济学动态》、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Meditari Accountancy Research、Accounting & Financ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 1 部,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多篇案例入选全国会计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挑战杯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20余项。
顾小龙
男,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佩斯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问学者,教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财经大学财务部副部长,曾任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MPACC/MF校外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与公司金融、国际公司金融等,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南开管理评论》《金融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广东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王利娜
女,管理学(会计学)博士、教授,现任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副院长。2010.12-2012.01 美国 Murray State University 访学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 30 多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3 篇),出版专著 2 部(其中,独著一部——《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稳健性财务报告动机》),主、参编教材 10 多部(其中,作为第一主编的《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 多项。为研究生主讲过财务会计理论、中国税制与税收筹划、会计研究方法、国际比较会计等多门课程,也曾为多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准则、内部控制税收筹划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培训。
庄学敏
男,会计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任会计学院副院长。财政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广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注册全球管理会计师(CGMA)。兼任广东省财政学会理事,广州市财政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管理会计教育联盟理事,多家公司独立董事及顾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社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等科研课题多项,主持南航集团、广州港集团、广东电网等企业横向课题多项,独立及合作出版著作《央企总会计师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指引指引详解与实务》《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绩效研究》《财务会计研究前沿》《会计师事务所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等,在《科研管理》《经济管理》《华东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研究》,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曾经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方报业传媒等公司任职。
张阳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省审计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审计问题、资本市场会计审计问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等,在《会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审计师选聘权与独立性》专著1部、教材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项目13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誉与奖励。获广东财经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孔荫莹
男,数学博士,法国统计博士后,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统计与数学学院副院长,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广东财经大学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本科高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广东省本科高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统计学会第十届理事;广州欧美同学会第六届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工结合分会常务委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大数据人工智能专家。广东省审计厅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外聘数据技术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数据审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经济指数构建、大数据反垄断执法等,在《数学学报》,JMAA,COMPLEX VAR ELLIPTI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本。主持国家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5项,主持厅级项目5项,主持横向课题4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2项。搭建广东财经大学Hadoop大数据平台。
赵国宇
男,管理学(会计)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兼任广东省财政厅产业转移园评审专家,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评审专家,广东省会计协会培训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审计理论与实务等,曾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在《会计研究》《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赴美国佩斯大学进修访学,具有丰富的会计和审计理论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
廖明情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现任会计学院会计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会计与审计、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税收筹划与财务规范等,已在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南开管理评论》《金融评论》《管理评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近四十篇学术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共5项。迄今已公开发表5篇案例,其中三篇分别荣获2014、2015和2017年全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的“MPAcc优秀教学案例”以及另一篇获得2017年全国工商管理(MBA)百优案例。曾就职于国家电网江苏省公司和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执业资格,以及证券、期货从业资格,曾参与完成多家公司首发上市(IPO)审计工作,具有丰富的会计与审计实务经验。
杨菁
女,经济学(经济信息管理)博士,教授。2024.1-2025.1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大数据风险管理等,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期刊、EI期刊、CSSCI期刊发表论文 13 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参与人)等项目1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为研究生主讲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智能风险管理等多门课程,也作为专家参与评审多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情况,为多家企业进行财务专业咨询和培训。
曹丽梅
女,中山大学会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CPA,中国注册评估师,广东省财政厅、科技厅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广东省管理会计师协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审计与资本市场政府监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等,主持纵向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级课题一项,市厅级项目两项,校级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曾在《南开管理评论》、《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审计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本科毕业曾在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具有实务经验,目前主要的企业兼职是担任企业绩效评价和咨询专家。
关静怡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披露、气候金融、技术创新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 Economics》《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管理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 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 ,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兼任广东省科技厅科技项目财务评审专家、深交所《证券市场导报》审稿人等。
陈晓珊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等,在《审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当代财经》《产业经济研究》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商业会计》《国际商务财会》《法商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1部;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科基金、广东省财政厅项目、广东省审计厅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教研项目8项。兼任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佛山市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多家国内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专家等。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指导研究生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案例大赛特等奖等。
孔令辉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国际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在《科学管理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等效问题研究》专著1部、教材2部;主持完成内蒙古社科和内蒙古软科学项目各1项,厅局级项目1项。兼任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广东省中小企业制造业协会会员等。
郭剑花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会计学院ACCA项目中心负责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问题等,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等科研课题。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ACCA全国优秀专业指导教师等荣誉与奖励。
张建平
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会计师,经济师,美国佩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兼任韶关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多家杂志社匿名审稿人,多家公司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外部监督与公司治理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资本市场基础会计等,在《管理世界》《外国经济与管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审计与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EI检索3篇;出版《媒体监督与审计师行为: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专著1部;主编教材《内部审计学》1部(多次印刷),参编教材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学科学青年课题1项,厅局级项目2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政府委托横向课题1项,参与数项横向课题,校级教研教改课题8项,协助成立校外实践基地1个。曾在美国佩斯大学研修访学近半年。荣获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17年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年会优秀论文奖及优秀指导老师、教学能手等称号。
赵兴楣
女,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兼任广州市财政局绩效评价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审计与资本市场政府监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等,在《会计研究》、《当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基于审计契约安排的独立性互动机制研究》等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项目1项。承担的《内部控制》课程获批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获评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暨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为广东省10余家大型集团提供内部控制、财政资金预算审计等项目的培训。
刘骏
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会计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税负、会计信息质量、政府行为微观经济影响等,在《会计研究》《税务研究》《当代会计评论》,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腾明明
女,博士,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入选广东省高端会计人才,担任广东省高端会计人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数字化转型等,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科技进步与对策》《国际经贸探索》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荣获广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攀登计划”立项以及广东省“挑战杯”二等奖。曾参与完成多家公司首发上市(IPO)审计工作,具有丰富的会计与审计实务经验。兼任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财政厅评审专家;担任SSCI期刊《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的审稿人等。
翟玲玲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CPA)。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债券定价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1 项。在南开管理评论、金融研究、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曾获2020年度首届普华永道 PwC3535 提名奖、福建省 2019-2020 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度经济管理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 年度财务研究优秀论文奖。
叶文辉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社科项目。熟悉SAP、用友和金蝶等主流ERP系统的应用和实施,多年来与多家ERP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到30多家企业开展调研,参与广东省审计厅多项信息系统审计项目以及多家政府部门、银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咨询工作,具备丰富管理实践经验。
徐小雅
女,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工商管理学院/粤商/创新创业学院物流管理系教工党支部委员,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务智能和数据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Operation Research Letter等国内外顶级SSCI/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关于精准微调优化我市消费券发放方案的建议》咨询报告获市厅级领导批示。兼任全国数据要素共同体副秘书长、军事运筹分会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经济专委第一届执行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委员、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顾问等。
杨澄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SSCI、SCI、《会计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科基金1项;主持省级项目1项,主持厅级项目5项;主持教改项目2项,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1篇、研究生毕业论文优秀1篇。兼任广州普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顾问、广州市昇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顾问等。
冯晓丽
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CPA)。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公司财务、分析师、债券定价等,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奖以及相关期刊优秀论文奖。
胡伊
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数字化、数字化审计、大数据技术与运用等,在 EI、《价格理论与实践》、《现代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广东省社科项目1项,参与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等科研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翻译研究生教材1部。
孙艳阳
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等,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审计厅、教育厅等课题多项。
张慧雪
女,管理学博士,博士后,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在中山大学与深圳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后,期间从事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管理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投资与未来产业等,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研究与发展管理》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风险投资机构异质性视角》专著1部。主持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1项、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重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书。
二、培养目标和方向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对接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立足湾区、多元协同、数智赋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标,面向会计学学术研究部门和岗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领域学术创新型人才。
02 培养方向
1.会计理论与实务
2.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3.审计理论与实务
三、学习方式、学制、学习年限、学费、招生计划和学历学位
(一)学习方式、学制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二)学费
会计学硕士:0.8万元/学年(不含教材费和住宿费)。
(三)招生计划
2026年会计学硕士拟招生人数为20人。招生人数为预估数,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后,我校将根据统考生初、复试情况调整各专业招生人数,此处仅做参考。录取考生在广州校区就读。
(四)学历学位
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报考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在所报考专业(或相关专业)专升本,并已取得专升本所报考专业主干课程合格成绩5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或已独立公开发表与拟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五、报名方式
报考2026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网上预报名时间:
网上预报名时间相关工作安排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网上正式报名时间:
2025年10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
网上确认:具体安排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不得补办。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考试与科目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时间:2025年12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考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英语一(100分)
(3)▲数学三(150分)
(4)管理学原理(150分)
▲表示统考科目或联考科目,考试题型、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其他为自命题科目。
(二)复试
1.时间:2026年,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以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为准。
2.考试科目:
F521-会计学综合(100分)
考试题型及相应分值:
《管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10分,共60分)
(二)简答题(3题,共60分)
(三)案例分析(1题,共30分)
参考书目: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定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8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年
《会计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
(二)简答题(3题,每题5分,共15分)
(三)实务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参考书目:
刘永泽、陈立军主编:《中级财务会计》第8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社联系电话:0411-84710711)
张阳等编著:《财务管理与实务数字应用》第1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24年(出版社联系电话:010-63508258)
刘明辉、祁渊、张婷婷主编:《审计》第9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社联系电话:0411-84710711)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中级财务会计学(100分) 2 .财务管理(100分)
(三)录取
录取原则和分数计算办法以公布的《广东财经大学2026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为准。
七、联系方式
(一)广东财经大学招生考试处
招生咨询电话:020-84096451(工作日8:30-11:30,14:30-16:30)
官网:http://yzb.gdufe.edu.cn/
(二)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020-84095629(工作日8:30-11:30,14:30-16:3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北2-530)
邮编:510320
官网:http://kjxy.gd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