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结果公布,我院学子在本届竞赛荣获国赛三等奖!
从“茧缚”到“通链”:种植业农产品长鞭效应的形成机理与化解对策基于粤东西北“政企村农地”的调查

项目成员: 邱美侬、张小冰、魏靖、谢晓妮、郑永烨、王政超、刘敬熙、莫雯怡
指导老师: 卢宗亮、于霞、刘骏
本项目选取粤北丘陵地区的传统农业地市梅州市为研究对象,以“农情调查→症结剖析→解决方案”的研究逻辑,通过2023-2025年对4个区县、17个涉农政府职能部门、21个农业供应链环节的经营主体、45个行政村、1300名农户、121宗农地的调查访谈和走访,系统研判种植业农产品长鞭效应的特征、形成机理与问题症结。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生产活动专业化、生产过程链接化、生产资料共享化三方面构建网络链接化模式,为粤北地区乃至同类区域缓解种植业农产品长鞭效应以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团队成员邱美侬谈获奖心得

捷报传来时,大家都十分激动。这份荣誉是对我们扎根田间地头、坚持问题导向的最好肯定。”团队成员感叹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真正为粤东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找到破局之道。”项目的灵感来源于团队成员在粤北社会实践时的深刻体验。当时,他们亲眼目睹了农户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困境。“看到辛劳一年的农民因为供应链信息传递滞后而蒙受损失,我们决心要用专业知识为他们做点什么。”团队成员回忆道。正是这份对农业、农村的真切关怀,支撑着团队接下来一年多的持续走访、调研工作。
当被问及参赛的最大收获时,邱美侬认为,这是一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我们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真正走进田间地头,理解中国农业的现实困境,并尝试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链条锻炼,让团队成员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我院始终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将高水平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实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前瞻性布局与体系化推进。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专业本领、提升综合素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此次“挑战杯”国赛的突破,是学院长期深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硕果,集中体现了学院实践育人工作的显著成效。

